麻城雁門田氏
引 言
麻城旧称西陵,处皖豫交界的鄂东北、大别山中段南麓;山青水美,钟灵毓秀,实乃得天独厚。现定居於麻城之田氏属元朝田大芳直系后裔,是中华雁門田氏中的一支,为雁門嫡系。其源流久远,世系详明,人丁昌盛,族众星罗棋布於数省。历朝衣冠赫奕,科甲蝉联,文风鼎炽,礼义端淳。誉为江淮著姓,名門望族。
一,班辈派文
考详大芳公乃创姓祖田完之五十六世孙,雁門始祖田叔之四十三世孙。宋元时外迁甚多,唯大芳公坚守本土祖业、守先人陵墓。是为雁門田氏麻城支系一世祖。十五世以上派文用字未能一致,从十五世克字辈起为统一派文。
克承宗绪,继世显扬,应逢景运,向时庆长。
士尚道德,礼兴文广,齐开国盛,启瑞维良。
普恒先志,荣传久畅,贤能英俊,信升济昌。
仁厚忠孝,汉辉晋旺,怀经守义,佳彦连唐。
功高泽远,宋耀钧煌,才登浩续,品端隆亮。
明超敏越,思全裕朗,巨学真知,彬雅佩纲。
清达勋朝,富贵恩双,保伟丰业,周胜万江。
春惠利实,元炳秀章,楚安卫顺,怡泰宁康。
荆华永茂,福寿吉祥, .......... ..........
此派文由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总编辑田碩儒起草,用易经易理推算,与田字无五行冲尅。有雁門历史内涵及族风族貌。草稿经鄂皖豫三省族众评议,三省族人代表会讨论全面通过,理事会决定为麻城雁門田氏永久性世派用字。并特别强调:以后各届续宗修谱时、都不得改动此派文。今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用本族派文,不得迁就其他支系的派文。本宗系外迁而认祖归宗者可共同享用此派文。
二, 人口、房分及地域分布
麻城雁門田氏现有三万余人口,(包括未入谱的本支系族人)。
大芳公传有二子、八孙、二十六曾孙。
二子:镇、釗。
八孙:玉閠、玉琦、玉瑀,玉璋、玉琳、玉理、玉玫、玉㺬
二十六曾孙:瀚、滸、洪、溥、源、淳、渊、湖、沔、汗、济、沧、祖,沂、清、涣、浩、淮、瀛、演、澄、浍、浚、海、渶、溶。
以閠、琦、瑀,璋、琳、理、玫、㺬而命名,按房分制为八大房。
玉琳、玉㺬远迁赣、川诸地,久失联系,只有六大房入谱并参与族事。
定居以东山(龟峰山以东)为大本营,从木樨河到蔡店河至黄冈庙一带为核心区域,以自然村落聚居形式为主。其余族人分布在大别山及周边县市。大的村落住数百人,小的村落住数十人,亦有零星住宅者。大村小塆计有数百个自然村落。
湖北省有:麻城市、罗田县、团风县、浠水县、黄州、新州以及武汉等地区。
安徽省有:金寨县、颖上县、合肥等地。
河南省有:商城县、固始县、新县等地。
远迁川、陕、赣、湘、冀、合肥等地及散居的族人未计,亦未入谱。
三,宗祠、祖业及祭祀
田氏宗祠鼎建於西山月形大芳祖陵山前,为三进三殿堂,左右两横厢,一正两偏三門楼。座山耸联奎壁,明堂水呈玉带,文峰遥接翼轸,八国城門护卫。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弘然。众姓氏赞为巴水流域第一宗祠。(文革时强行拆毁、改为中学)宗祠用於供奉列祖列宗,祭祀,续家乘,训教,旌表,施家法,议族事等。全族称为大祖,置有祀产,有田、地、松山、鱼塘等,称为祖业,以供春秋祭祀及祀宴所用之需。祭祖会宴称为祀祖大会。大芳祖祀产共一百二十股,由族人自愿捐股。各房各小支亦有祭祀房祖或支祖的祀会,其型制套路与祭祀大祖相仿。
四,祖墓及陵禁
因种种原因,毁坟较多。现存的祖墓有:
唐朝:眠牛地·唐贞观讥议评士九琏公及诰封淑人刘妣墓。
宋朝:人形地·宋十六进士蕙公墓。 蛇形地·宋十七进士桂公墓。
元朝:月形地·元大芳公墓与周妣黄妣墓。
元朝:牙梳地·元镇公与李妣墓。
元末:蛇形地·元末明初玉閠公与黄妣萧妣墓。
元末:蛇形地·元末明初玉琦公与李妣成妣墓。
明朝:船形地·明朝初玉玫公与廖妣墓。
明朝先人墓尚存有一百多座。清朝先人墓有大部分保存。
大祖及各房历来有严格规定,凡封山的大小祖陵,不准私家添葬。
五,历史动乱与天灾人祸
麻城雁門田氏唐朝贞观时期即有族人卜居於东山田家岩,跨越历史时间甚长经历了建炎南渡、北宋南宋更替。经历了金、元战祸,元末战乱。明末战乱。
经历了朝廷大型强制性暴力性移民活动。据麻城老县志载,元朝天象异常,下黑雪、血雨、真牛毛雨(异常自然现象)。特大洪灾,旱灾,颗粒无收,造成特大饥荒,相食人肉。
经历了特大瘟疫,普遍性死亡灾难,以致十室九空。
经历了背井离乡、扶老携幼、长途奔波,跨省逃难的人间惨象。
经历了清朝太平天国军(长毛)及其战败流寇的大量烧杀和大面积屠村。
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与饥荒。经历了毁林毁坟开荒运动。
经历了拆宗祠、掘祖墓、毁谱牒、砸文物、兴冤案、打击文化人的十年浩劫。
六,历届修谱情况
南宋宝祐年初,别驾本中公辑雁門宗系卷首一部及雁門族谱十卷,丙辰年功成。十卷族谱失于战乱,雁門宗系卷首一直存於我族。有:
孟尝君、田锡、田延昭、田况原画像,封田锡户部尚书圣旨,司马光等四大名丞題赞,文天祥親撰谱序及题字题诗,雁門世系图……
宋元谱牒毁于战乱和灾荒以后,各房各小支一直是单独编修谱牒,辈派用字各支自定,全族或全房并不统一。
我族镇系(兄)的玉閠、玉琦、玉瑀三大房於清道光年间始合修谱牒。为一修。
我族钊系(弟)的玉璋、玉琳、玉理、玉玫、玉㺬五大房仍然是各房各支自定辈派用字、单独编修谱牒。一房之内有几种谱牒及派文。
清乾隆年间,如霖公任湖北武昌府儒学训导,见全族派文各自为用,并不统一。便亲自编撰全族统一派文,倡导通用。镇系玉閠、玉琦、玉瑀三大房率先履行。
直到中华民国三十年,全族六大房才合修族谱,用统一派文。定为五修族谱。
玉琳、玉㺬两大房远迁及各房远迁的族人难于联系,致今仍未入谱。
拨乱反正后,一九八四年六修宗谱,因谱牒荒废太久,少数族人心存余悸,且漏修现象不少。谱牒质量亦欠佳。
二零零九年,鄂、皖、豫三省族众推举:田扬翥任理事长,田碩儒任总编辑,总领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事项。并组建理事会,分工落实诸项工作。田扬翥主管理事会,处理族务,筹集捐赞资金。田碩儒住谱堂总编室,管理编辑委员会,主持全部编修工作。编辑人员含辛茹苦三年,修成了栏目全面、内容详实、格局先进、版面精准,图文并茂,综合档次高,社会公认为一流的麻城雁門田氏宗谱。
我族宗谱中有:祖先画像,文天祥题字题诗及所撰谱序,司马光等名相题诗文,圣旨,秦至南宋雁門宗系图等等,皆系我族珍藏原件之影印。是我麻城雁門田氏独有之版权。汤盘孔鼎之珍、岂能共享焉。所以严禁其他同姓支系套用。
七,中华雁門田氏源流世系及分支
据我族宋朝老谱宗系图所载所列:(仅择部分举例)
秦汉时期田叔为雁門始祖(一世)。叔字少卿,赵国陉城人,齐田后裔,文武全才,生於秦而仕於汉。历任云中太守、鲁相等职。(详情见我族宗谱及史记诸典册)
汉朝:田何,乃田叔从弟,汉朝即迁杜陵,为雁門田氏最早的分支。
汉朝:二世田仁,(叔之少子)。与两兄长分支。(此两支未录,后裔未详)。
魏晋:十二世田福与田祚分支。福生绍宗。祚生真、广、庆(紫荆三田)。
南北朝:二十三世田登与田邠分支。(登之孙游岩,邠之孙翼、翬)。
唐朝:二十五世田翼与田翬分支。(翼之孙体远、致远,翬之孙神功、神企)。
唐朝:二十七世神功与神企等分支。
五代:三十二世行周与行巳分支。(周生延昭,巳生延光、延明、延亮)。
北宋:三十四世田况与田洵及田渊等诸兄弟分支。(况有兄弟八人)
北宋:三十五世至安、至寅、至宁、至寀、至区兄弟分支。(至安承田况嗣)
北宋:三十六世(至寀之子)继芳、继全分支。(芳生九寰、居麻城)。
南宋:三十七世九高、九万分支。九韶、九经分支。
南宋:三十九世济、潘分支。濬、清、浩、潜分支。之文、本立分支。道生、廉生分支。
南宋:四十一世益广、益盈分支。
元朝:四十三世田大芳与其弟分支。(大芳之弟逃难江西失去联系。)
元朝:四十四世田镇、田釗分支。(四十四世起,仅举例大芳公后裔)。
明初: 四十五世玉閠、玉琦、玉瑀分支。玉璋、玉琳、玉理、玉玫、玉㺬分支。
明朝:四十六世瀚、滸、洪、溥、分支。源、淳分支。渊、湖、沔、汗、济、沧、祖分支。沂、清分支。涣、浩、淮分支。瀛、演、澄分支。浚、海分支。
明清即入兴盛时期,人丁发展较快,现已繁衍了七十余世。
四十六世以后分支举例从略,详见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
八,历史迁徙情况及外迁族人回乡寻根
宋建炎南渡时雁門田氏迁徙甚多,如:三十七世九叙迁居临安;九畴迁居豫章;三十九世田本立迁闽(福建)。四十世田榆迁平江。田九寰未南迁,仍居麻城。
田锡北宋为宰相后,其后裔未回四川眉山居住,迁徙较多。如南宋时期:田愷迁居昆陵。田愈迁居绍兴。田愉迁居萧山。
元、明、清各朝外迁主要原因:一是战乱;二是天灾与饥荒;三是族人在外地为官带走近支及投靠者;四是朝廷及地方政府大、中型移民活动。
元朝时期各氏族情况相近,大批族人外流主要是躲战难、避瘟疫、逃饥荒。
明朝及清朝主要是朝廷两次大型移民运动,如湖广填四川即是。
明朝及清朝外迁族人只有部分记载,详见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
迁皖、豫之族人多系清朝,居皖南、豫南者基本入谱。三省宗亲同理族事。
水源木本,族人寻根乃孝善之举。如果方法不当,往往费尽周折却事与愿违。移民集散地、出发地不是移民原居住地,有的修饰成旅游区,毫无寻根价值。原住村落因历史沧桑,有的更名易主,有的变耕地或废墟,对号入座率较低。
麻城田氏历史情况特殊,文化与经济条件极不平衡,各小支各小房自修谱牒,自定派文自用一套。同是大芳公的子孙,竟然是各自不同的派文。民国三十年全族才定用统一派文。
如按已停用作废的派文寻根,近似缘木求鱼,文字线索是最实际的寻根依据。
九,人文与族风族貌
君子治族,以道义仁德为本,诗书礼乐为根。中华雁門田氏及麻城支系皆是忠贤良俊辈出,文韬武略济济。历朝名人及为官者甚多,仅举例简述之。
田叔字少卿,赵国陉城人,齐田后裔,生於秦。精剑法及黄老术,且谦虚廉洁,豪爽仗义,刚直忠正,具雄心胆识。受汉高祖敬重,汉文帝称之为“长者”。历任云中太守、鲁相等职。创中华雁門派系,为雁門始祖。(史记及我族宗谱均有记载)。
汉朝:田何,田叔从弟,后迁杜陵。史云:“孔子授易,五传田何”。西汉易学创始人,独步天下,实用性广,传弟子众多。汉恵帝亲至田何家中听课受业。
汉朝:田仁,多次随卫青出击匈奴,智勇兼备。任京辅都尉等职。不畏强御,为汉武帝查处倚靠权贵的贪官奸吏,帝大悦,拜为丞相司直,威震天下。后舍身家性命而救受冤之太子,如此大忠、大仁、大义,实乃人神共敬。
汉朝:田延年,字子宾。性刚直,史称酷吏。常为汉宣帝决疑定策,封阳城侯。
汉朝:田凤,字世瑞或瑞符。汉成帝河平年间拜为御史大夫。(非长陵田凤)。
三国:田福,少年骁勇,仕於魏,为冠军将军。
晋朝:田政之、丹阳尹。田选、冀州刺史、田譔、武康令。
晋朝:田标,以孝悌闻名,著《汉復春秋》一书,二十余万字。
南北朝:田悦,仕齐国,为安宁太守。
南北朝:田邠,性纯孝,好学问。仕陳国,先为石泉令,后为翰林院学士。
唐朝:田九琏,字宗器,号玉珩。唐贞观年间讥议评士。博学广闻,为人谦和仁正,居官廉洁忠直,善谏言,上甚嘉之。
唐朝:田游岩,隐居嵩山侍母。唐高宗親至其门请出山,拜崇文馆学士等职。
唐朝:田翼,为金吾卫将军。(田翬之兄)
唐朝:田翬,为左屯卫将军。(田翼之弟)
唐朝:田仁会,著名良吏。唐武德初应制,贞观后期为左武侯中郎将。尤战功卓著,迁右金将军。体恤民情,自暴为民祈雨,多有政绩,贯廉洁奉公。
唐朝:田神功,忠勇良将,不近奸、不附叛,唯安国保民。由平民士兵到平卢节度知兵马使兼鸿胪卿,到太子太师,信都郡王,到检校尚书右仆射。为保天下生灵免遭涂炭,征讨暴乱的安禄山及其追附者,百姓感恩称颂。尚有八关斋祠纪念。
唐朝:田居正,神功之子,任淮南节度使。勤政爱民。
宋朝:田锡,字表圣或圣表。太平兴国三年榜眼及第,历任左拾遗,右谏议大夫,户部尚书。仕太宗和真宗二十五年。以直谏闻名,德高望重,满朝颂服。诗文风格清新,著有《咸平集》五十卷。范仲淹、司马光、苏轼,都给以崇高赞誉。
宋朝:田延昭,字绍芳。难中不忘故国,率众脱身回宋。秉性刚直,深沉勇猛,教育子女严格,有八男三女、皆优异。官至太子率府,太师等职。
宋朝:田况,字元均。少年高志,文武全才,宽厚明敏。历任江陵府推官,楚州判官,太常丞通判江宁府。尚书礼部郎中知渭州,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尚书右丞,枢密使,太子少傅等十余种官职。赠太子太保。有诗文传世。
宋朝:田洵,中大夫。五子皆出仕为官。长子至安右谏议大夫(承田况嗣)。次子至寅司法参军。三子至宁司马参军。四子至寀三原丞。五子至区宣教郎。
南宋:田徽明,淳熙辛丑进士。历任永兴尉,太傅,平江知府。
南宋:田元孙,字茂系。绍兴十八年进仕。任临江通判、荆门知军,朝奉大夫。
南宋:田本中, 字仲準。迪功郎,绍兴府通判。辑宗系图及族谱十卷。立宗祠,置义塾,冠婚丧,祭祀用古礼。与宰相文天祥、儒学理学宗师朱熹等人交游甚密。
元朝:田大芳,饱读诗书经史,事亲至孝。奈何天灾人祸,兵燹纵横,村室多空,幸存者逃难走他乡,心犹惊悸。唯大芳公心系家族宗祖,毅然返乡,守先人陵墓,恢旧时产业,独挡一面,撑起麻城雁門田氏一片蓝天。而今八大房数万子孙遍布江淮流域及东西南北,共将中华雁門田氏普遍发扬光大,由鼎盛走向辉煌。
明朝:田生玉,字君佩。授奉政大夫陕西西安府同知。兄弟(玉、芝、金、兰)四人皆进士。子侄辈亦有进士、举人及秀才多名。乃明朝麻城兴旺显赫家族。
明朝:田生芝,字瑞阳。万历庚子举人,丙辰进士。历任北直固安及密云知县,吏部佥封司、考功司,文选司主事,稽勋司郎中,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兼大道梁,南京光禄少卿转正卿,南京通政使少卿转正卿。
明朝:田生金,字双南。万历辛卯举人,丙辰进士。历任四川顺庆府推官,北道御史,广东巡按御史,南京监察御史,太仆寺正卿都察院。任广东巡按御史时厉行固疆防,端外交,肃吏治,除积弊,救灾患,解民疾等等。期间上呈朝庭奏疏及良策皆收入其著作《按粤疏稿》十二册及《柱下刍言》二册。另著有《麟经指要》。
明朝:田生兰,字薰季。万历丙午主人会通榜进士。任户部主事授中宪大夫。
清朝:田如霖,字时沛,别号雨亭。岁进士。乾隆甲寅年选授湖北武昌府儒学训道。见大芳公下全族所用派文不统一,及倡导全族从十五世起使用统一派文。并编辑制定派文用字十六字(“克”字辈起)。上昭祖德,下惠子孙,功善并举也。
清朝:田克英,字梦飞。乾隆壬子科举人。癸未年拣选督运守府。三子中获一举人两秀才。自公起连续五代登科甲,三举人、七秀才。五品三人,多次受朝廷嘉奖。数百年书香门第,文武兼修。乃清朝麻城实至名归声威显赫之家族。
清朝:田定邦,派名承邦,原名堡,字勋臣。道光辛巳科举人,壬午科拣选兵部差官,此后屡建军功。丁亥奉旨朝见赐五品营官,辛卯年奉旨接兵於梁东送印於梁湘。朝廷军队平新疆叛乱时受阻,公单刀匹马冲关过卡八百余里,一昼夜送达朝廷文书,荣受朝廷嘉奖。皇恩給大功二次,授五品正堂。
清朝:田宗先,册名先魁,字逢春。咸丰丙辰年奉湖北制杨札谕,克复圻水剿贼有功,旌奖五品蓝翎。己未年奉抚院胡札谕,管带礼右营补四川卫千总。
清朝:田梅村,派名宗魁,字春魁。道光甲辰恩科第六名举人。乙巳科拣选二等,咸丰己未年奉旨运粮差务、实授四川道。生五子、有三人获秀才。后裔代有秉守先人风尚声名者。有黄埔军校生,有共和国首批教师,有探讨研易学及青乌术者,有精医道者,有喜刀剑拳功者,有悦管弦宫商者,有精於诗词歌赋者。血脉相传,意志随之;家声承续,气势附之。良有以也,岂不信然乎!
清朝后期至今,我族辈出不少经纶雅士,秉志贤能,优良族秀。待以后详述。
十,近期重大族事活动
拨乱反正之后雨过天晴,传统伦理与礼教渐渐从泥土里复苏。
一九八四年鄂、皖、豫族人共议六修宗谱,在安徽菓子园进行,三年成功。
一九九五年四修九琏公墓,田利年主持,筹备组协助,於一九九六年春季峻工。墓前左右有巨石碑,镌刻《九琏公墓序》和《四修九琏公陵墓记》两幅长篇碑文。有石雕大犀牛及大石鼎等饰物。清明节鄂皖豫万余族人祭祖,用古乐古礼队走祭礼。
墓序、墓记两长篇碑文,皆田碩儒撰写。长篇祭文田碩儒撰写、并诵读。
二零零八年至二零零九年春,田碩儒主持,各塆负责人协助,四修元朝玉閠公与黄妣萧妣墓。墓面高耸且宽卓,豪华而精致。田碩儒撰写墓志、墓联及祭文。
宋朝蕙公墓,明朝玉玫公与廖妣墓,都进行了修茸。
二零零九年——二零一二年,麻城雁門田氏进行七修宗谱。田扬翥任理事长,田碩儒任总编辑,设理事会及编委会。鄂、皖、豫族人齐心协力,功绩斐然。
跋 语
中华雁門田氏及麻城支系承载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慎守着炎黄一脉精气神形。涛天洪水未毁积厚沉深的文化,卷地狂风难撼根深柢固的紫荆。奥秘的箴言,朴素的天理,支撑着亦浅亦深、既简且繁的伦常。世事纷纭,始难料及;轮回自转,若隐若现。有心者察道,有志者毕功。忠莫大於爱国,孝莫大於敬祖。德才犹能兼备,忠孝亦可两全耳。观其世之广矣!
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总编辑 田碩儒 整理敬述
作者简介:田碩儒,男,笔名紫荆園主,住湖北麻城木樨河。出身科甲名门,书香世家。喜琴剑,谙术数,精韵律。有诗词联赋文等发表於国内外刊物。曾管理国际汉风网站兼诗文编辑五年。被中华诗词研究院,国际中华诗词总会等四家联合评为【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现为全球汉诗总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员,湖北、黄冈、麻城等诗词学会会员。麻城雁門田氏七修宗谱任总编辑。
旹 公元二零一九年三月十六日秉笔於紫荆園笑傲山房
附 本人原诗作
【七律】七修宗谱感怀三首
其一
凤凰传世续和鸣,四海亲情共紫荆。
北雁南延秦汉迹,西陵东著宋唐声。
元还桑梓千秋德,志展明清万里程。
岁岁繁荣添锦绣,春风旭日伴贤英。
其二
涤尽浮尘始见真,兢兢业业率同仁。
千言立德扶伦理,六艺传薪秉脉亲。
笔健更阑情切切,村遥影瘦步频频。
融今系古兴明日,一览家乘处处春。
其三
谱牒凝辉焕瑞光,文明肇启溯三皇。
胸罗天地昭宗德,笔汇春秋绎典常。
寒暑劬勤心不倦,精宏博远格尤彰。
传家谁率真风范,玉振金声世泽长。
紫荆園主即兴於麻城市鄂皖豫田氏谱志总编室
供稿:田碩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