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宗支
     
    揭开大宋丞相隐居蕲北山区之谜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0470    添加时间:2009-5-30 13:28:32
     

    揭开大宋丞相隐居蕲北山区之谜

    田文国  田志强  田耀国

        湖北省蕲春县的北部山区檀林镇泗流山与英山县接壤,与安徽省太湖县交界,山高景秀,人们把泗流山称为蕲春万山之祖。与泗流山相连的有将军山、石牛山等山脉,群峰相拥,雄奇险峻,气势磅礴,蜿蜒而去。泗流山与将军山这一带山脉,当地田姓居民称为“久长山”,包括田桥、流芳、龙井、青草坪等地。龙井河从泗流山飞流而出,清清的河水流过久长山腹地的龙井、青草坪,弯弯曲曲汇入蕲河,流入长江,奔向大海。

        龙井河潺潺流过青草坪,距其不到一公里的旁边有一虎形山坡,盘踞在将军山脚下,这儿有一古墓背靠将军山,面向猪头山,从外观看,古墓的规格非常高。墓碑上刻有:

        “宋故丞相田公讳梦罴大人、妣黄梅王夫人墓”。 

        石刻墓碑是清朝同治十三年田姓子孙所写,历史悠久。既为宋代丞相,宋史必有记载。为了解古墓碑刻上的“宋故丞相田公讳梦罴”的真实情况,我们翻开宋史,然而让人失望的是,宋史中并无名曰田梦罴的丞相。当地田姓人家流传田梦罴即南宋末代左丞相陈宜中,逃难到此改名更姓,隐居于此;也有人说是田姓攀高,是误传。

        到底是宋相陈宜中更名改姓隐居于此,还是田姓攀附名人,还是误传?这是一个迷。为了解开这个迷,我们经过三年多的考证,才将宋丞相隐居蕲北山区之谜慢慢揭开。

        一、蕲春田氏宗谱记载:宋相陈宜中隐居久长山更名改姓,终老林泉

        为了弄清历史真相,我们走访了许多知书达礼的田姓老人,如九十高龄的农业专家田舍先生,八十高龄的教师田君安先生,医生田炳南先生,年过古稀之年的农民田国直先生,退休的公安干警田启民先生等。他们都说,根据田姓宗谱记载和先人的流传,来田桥久长山的田姓一世祖田梦罴公系宋相陈宜中更名改姓,终老林泉。

        家谱是姓氏文化的传承,记载着先人的来龙去脉,介绍子孙的发展状况。

        翻开田氏家谱,其记载让我们感到震撼。

        1、久长山田姓家谱:“公为显宦”。我们找到田桥久长山田姓最早的家谱,系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年(1693年)所修,其谱序的作者是田梦罴支下的19世太学生田仁延先生所写。

        谱序云:“余族之先家世雁门,南宋时梦罴公始迁大同乡之久长山,至今五百余年。旧谱前灾兵燹,已五十余年,幸阖户伯叔祖辈,尚多先代遗民。国家升平以来,每切纂修未逮,今复会同各户长:若轩公、文举公、褒彩公、绍公公、文实公等,各出残篇,与夫见闻,疑者缺焉,信者详焉。凡阅数月,而稿乃成。”从这一段记述中可知:一是田姓来蕲的一世祖田梦罴公到大同久长山的时间是“南宋”。二是过去田姓曾组织修过宗谱,只因封建社会战争频繁,导致家谱失落,即“旧谱前灾兵焚,已五十余年”。

        谱序又载“公为显宦,子官评事,孙则亘、旦、景、宣。宣公迁四川,亘公迁罗田,旦公迁黄陂。见其景物腴美,遂家焉。亘、旦两公迁居楚。我景公之子七,已迁其六,其七曰省十七公。孙第万四十三公,生子六:曰念一公、念二公、念三公、念四公、念五公、念六公,咸于斯土,振家声焉。至明中叶,迄于国初,人满于土,有迁与未迁之殊。其流虽分,其源则一也。惟乡关间隔,猝难合收,然尚有老成,联其散逸,笃我宗盟,所谓疑者缺焉,信者详焉,不已睹继述之克诚,遂为将来之典籍也哉,使后之子若孙,准诸此问世一修,则昭愈不紊,穆愈不淆,是余之厚望也。”

        以上的记述,我们可以通读解析。

        田氏族谱说久长山田姓一世祖田梦罴为“显宦”,也就是高官,达官贵人,其儿子也当过“评事”的官,评事是宋朝的官职,如大理寺评事,相当于现在高等法院的审判员。“显宦”与古墓碑中的“宋故丞相”基本相吻合。

        历史上人们对篡修家谱非常重视,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蕲春田姓篡修家谱同样如此。清朝康熙癸酉年,也就是公元1693年修家谱时距今有三百多年,距罴祖来蕲时(约公元1278)四百多年。过去交通不便,蕲春田桥山区消息闭塞,如果不是家谱记载和世代相传,又有谁知道田梦罴就是显宦呢?


        孙大量外迁。从家谱中可知,梦罴祖来田桥时只带一子,也就是君祖(生辰年月不详),君祖生子四,只留一人在田桥,其余都外迁。久长山田氏家谱谱序云:“公为显宦,子官评事,孙则亘、旦、景、宣。宣公迁四川,亘公迁罗田,旦公迁黄陂。”而留田桥的景公有七个儿子(四世),有六个儿子外迁。谱序中云:“ 我景公之子七,已迁其六”。为什么子孙大量外迁呢,其一是梦罴祖本人是来田桥躲难,恐后世被外人发现追罪,个中原由笔者不敢妄猜。

        子孙姓名采用数字命名用心良苦。据田氏族谱记载,梦罴祖支下四世、五世和六世留在田桥的子孙的名字全部用数字命名,如四世七人的名字分别为:省十一、省十二、省十三、省十四、省十五、省十六、省十七。五世六人,其名字分别是:万四十一、万四十二、万四十三、万四十四、万四十五、万四十六。六世六人的名字分别为:念一、念二、念三、念四、念五、念六。其四世、五世和六世正是元朝统治时期,子孙采用数字命名,是元朝的规定。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省是“反省”,经过反省之后对兴复宋室是“万念俱灰”。

        久长山的传说。本人小时候曾听别人讲,陈宜中初来田桥时,田桥地广人稀,只住着两家田姓人家。大山门口有石碑刻字:非田姓不能入也。陈宜中带着家人进山,见石碑刻字,灵机一动,见田姓人马上就说自已姓田,被田姓人家接纳,从此在此地隐居。

        家谱记载,田梦罴祖有三位夫人,即黄、梅、王三位夫人,而且三位夫人过世后与罴祖合墓。君祖系黄夫人所生,经查温州陈姓家谱中记载,陈宜中的原配夫人同为黄姓。

        罴祖四孙子命名皆带“曰”。久长山家谱云:公为显宦,子官评事,孙则亘、旦、景、宣。从罴祖的四个孙子命名的四个字中可知,都带“曰”。因为陈宜中在宋恭帝赵显、端宗赵昰和帝昺时期为相,由于国家灭亡,他怀念先帝,赵显、赵昰和赵昺三人名字中都带有“曰”,他把自已的四个孙子命名亘、旦、景、宣,每一个字都带有“曰”,足见用心良苦。是什么人如此怀念宋朝皇帝呢?似乎只有当过宋朝丞相的陈宜中也就是田梦罴。

        2、康熙三十四年蕲春田河田姓篡修宗谱谱序云:“迨宋末之乱,有梦熊迁蜀,梦彪祖徙江南,我梦罴则迁楚之蕲春大同乡久长山,见其山水秀丽,土沃风美,遂卜居焉,今四百余年矣。”现在漕河镇田河田姓是从田桥久长山迁出来的,谱序中对梦罴公来蕲春大同久长山的时间交待非常具体,即“迨宋末之乱”,谱序对老谱在战乱中烧掉作了说明,即“家藏复烬于兵燹”。现在的家谱是凭记忆所写,主要是弄清世系,不致紊乱。 

        3、民国二十三年(1937年)罴祖支下二十四世田葛民先生为蕲春县横车马骅山田姓家七修家谱写谱系,谱系云:“我田氏来蕲春之鼻祖曰梦罴公,世传即宋相陈宜中,当端宗舟抵秀山时,由占城迂道逃至江淮间,结忠义之士,谋复宋室,志卒不遂,乃仿陈公子完之先例,易姓为田,匿于蕲北之久长山而隐居焉。”

        该谱系的作者田葛民先生是光绪癸已科副举人,担任过湖南直隶州州判 ,湖北应城通判。葛民先生曾对田姓族人相传田梦罴就是宋相陈宜中作过论证,并将世传的事实直接写进谱序:“我田氏来蕲春之鼻祖曰梦罴公,世传即宋相陈宜中。”

        大同久长山田姓,漕河镇田河田姓,横车马骅山田姓均为田梦罴祖支下孙,三家宗谱介绍田梦罴来蕲春的时间是南宋,官职为“显宦”或“宋相陈宜中”,这一说法与石刻古墓碑基本一致。
    有田姓三家支谱的谱系作证,加上田姓读书人世代相传,应该说田梦罴公是宋相陈宣中。但不管有几支田姓家谱所述,必境是田姓一家之言,不能令世人信服。为了让世人所信,我们还要找更多的证据进行佐证。

        二、湖北蕲春黄氏宗谱记载:驸马黄元庆女一适宋相田梦罴

        在大同镇何铺村,距大同水库何铺段不至500米的小山里有一座宋代的古墓,此墓为黄元庆及夫人赵公主墓。

        经我们多次到蕲北山区考察,终于亲眼目睹此墓。此墓民间传说为公主墓,2008年元月因为历史上罕见的大雪,很少有人出门,盗墓者趁机挖开古墓,并偷走文物。墓碑及其相关的附属物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全部被人拆掉,用于做何铺大寨田的护坝。现在的石碑很简单,系驸马后人在20年前仿照原古墓碑所立,但古墓依稀可见。

        在找到公主墓的同时,我们还找到蕲春黄姓清同治元年所修宗谱。该宗谱中有记载,来蕲春大同黄姓首修宗谱的时间为元朝大德戊戌年(1298年)。

        请看黄氏宗谱的世系(摘录):

        尧咨,二十公长子,字元庆,宋嘉定(1208—1225)驸马赘赵公主。生子四,英、迪、圭、郁,女一适宋相田梦罴。公妣合葬洪潭坂上老鹳窠金枧银槽癸山,丁向,有碑。有石级三十二步,有华表。
    黄姓宗谱首修于1298年,该谱记载“女一适宋相田梦罴”,对研究青草坪的相墓很有价值。1298年黄姓修家谱时,田梦罴公可能还健在。该谱的修谱时间比元朝修宋史的时间1343年要早,其真实性很高。
    我们对该宗谱进行研究,一是说明田梦罴公为宋代丞相,与青草坪的相墓和田姓家谱记载的基本一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佐证。我们重新阅读宋史,对宋朝的丞相进行寻找,其他每位丞相都有归宿,只有陈宜中跑到占城,再到泰国,其证据不足。二是陈宜中为什么会来蕲北山区隐居。蕲北的久长山距县城70多公里,穷山僻壤,在宋代很少有人居住。因为陈宜中的夫人老家在这里,来此地隐居合情理。三是在说明田梦罴是皇亲。因为他的岳母是赵公主,岳父是驸马。查宋史,公主的证据不足,但很有可能是郡公主,同样是皇亲。历代进士当驸马的很多,陈宜中状元及第,找个驸马的女儿做夫人也是情理之中。

        从墓碑、田姓宗谱、黄姓宗谱似乎都可以证明田梦罴就是宋相陈宜中。但这一结论与宋史的结论不一致。那么我们有必要对宋史进行分析。

        三、宋史中的宋相陈宜中:走暹而殁于暹

        《宋史》撰修于元朝末年,即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到五年十月,历时仅两年半,即修成《宋史》。《宋史》由元中书右丞相脱脱任总裁,贺惟一、张起岩等七人任总编。

        宋史有很多优点,是一部好书,但其缺点也是史学界所公认的,其最大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编写中对史料缺乏认真的鉴别考订,从整体来看,北宋详而南宋略。

        陈宜中是南宋末代丞相,受命于危难之秋,元人修宋史时对他的去向问题没有考证,对其历史评价也有失公允。宋史记载陈宜中到泰国而死于泰国,其主要是根据1318年浙江永嘉陈氏世德碑:“太夫子日思乡里,会其兄芹孙、女兄尼净戒至自暹国宜中薨所。”

        陈宜中的侄儿侄女从泰国回来说陈宜中到泰国而死于泰国,这是一个孤证。宋史对陈宜中奉帝命到占城有记载,陈宜中从占城是否回来,元军于1282年攻打占城时有没有发现陈宜中并无记载。陈宜中侄儿侄女说陈宜中死于泰国有三种可能,其一是陈宜中真的死于泰国;其二是陈宜中从占城回国,欲兴复宋室,其侄儿侄女故意说陈宜中在泰国已故,给元兵造成错觉;其三是其侄儿侄女根本不知道陈宜中的去向,推测他可能在泰国亡故。

        陈宜中1276年到占城,1282年再从占城到泰国,这是宋史的结论。与《宋史》相同结论的官方史书还有《浙江通志》和《永嘉县志》。其依据都来自陈宜中侄儿侄女自泰国回来所述陈宜中死于泰国,这一孤证不能证明陈宜中死于泰国。我们既然否定宋史和其他官方史书的结论,那么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陈宜中从占城回国呢?

        四、福建省东山县黄氏族谱和赵氏族谱记载:宜中船破,因登合浦

        福建省东山县陈城村农民陈全兴、陈添生、陈禹其、陈英龙、陈亚龙等一行,为了寻觅先祖陈宜中之归处,辩明历史真相,农忙时耕作,农闲时奔波于永嘉、温州、福州、宁德、漳州、龙岩、南澳、崖山、蕲春等地,恳请专家、学者,四处寻史考迹。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福建找到黄氏族谱和赵氏族谱以及其他相资料。

        1、漳浦湖西村黄氏族谱《文忠公族谱序》:宜中船破,因登合浦

        福建黄姓族谱对宋相陈宜中也有记载,其记载人为黄材。

        黄材,公元1229年生于杭州,1301年卒于浦东,字国珠,谥方忠,三十九岁登咸淳戊辰科进士,历官大理寺丞,转内阁何去侍从,夫人赵贞静,是宋室皇家郡主。

        黄材修谱时所写谱序的序文:

        “余闻谱牒之作,上纪祖迹,俾示来世;下开子孙,俾爰本源。厥功巨且远也。况余宗室逋臣,漂泊于东西南北间,可谱以纪之乎?吾祖燕人也,避五季之乱,迁于河南光州固始县,继避金乱,迁汴又迁杭;为杭著姓,世姻帝族。传至先君天从公生材于绍定初,登咸淳戊辰科进士;历官大理寺丞,转内阁侍从,值天运转元,随卫王播迁于广东新会之崖山,奉杨太后懿旨,保若和郡王。不期年,元兵俱至,连日大战。余知势迫,乃与张世杰、许达甫等十六船,护王夺港而出,遇陈宜中船于广崖之浅澳大,欲往福州图恢复,忽飓风大作,世杰不幸船沉,宜中船破,因登合浦;惟余与达甫四船护王及父天从公,漂至浯屿前,又失杠具,乃天浦东登岸,匿王为我黄氏合居。1298年正月15日,黄材,字国珠泣血书。” 

        2、赵家堡族谱《赵氏本末序》:宜中船破,遂登合浦

        宋魏王十一世孙赵若和郡王在福建登岸之后,以黄姓隐居,并作谱序云:

        “予闻作谱者,皆曰水有一源,人由一祖,此理自然也。夫子之分河海支流散殊,不以源推之孰记其由?人之先后,南北异处,不以祖宗之,孰知其真,斯言诚有确之,吾之祖涿人也,相传为京兆尹广汉之后,祖父弘殷为周洛阳禁卫将检校;祖母杜氏生、太祖仕周,为点检,受恭帝禅,乃封其子德昭等为诸王,溺爱其弟光羲,承正统,传之孙,至徽宗钦宗,金人入汴,拘逐太宗子孙殆尽,遂南渡。历自太祖七世孙伯琮,后承太祖之旧业,继受高宗之别都,传光、宁、理、度四宗,复被胡元牵制,迁都于闽,传少帝,元兵逼侵,吾乃奉先帝挈家驾船逃难,移之广东新会之崖山。噫,当是时,忠臣烈将,武夫精卒,尚有数万人,粮食赖伍太师家为饿饷,党未乏绝。予亦托万之天缘,乃缔太师之女,不期年,元兵且至,连日大战,吾知势已败,与许达甫、黄侍臣等以十六舟夺港而出,遇陈宜中在广崖之浅澳大会,欲往福州,以图匡复王室。船到广东南澳之七十余里,飓风大作,宜中船破,遂登合浦(今福建东山县陈城村,距南澳70多里,南北宋称合浦,明称泊浦,清称碧浦),予冒至浯屿(今龙海市境内)之东,船亦失其杠具,就于浦西(今福建漳浦县内)登岸,后徙鸿儒积美(现为赵家堡)居焉”。“临书涕泣,不知所云。”

        元    丙辰正月朔日(公元1316年) 
                          
        3、对福建省黄氏族谱和赵氏族谱的解析

        从福建东山县陈全兴等人提供的黄氏族谱和赵氏族谱可知:黄材和赵若和在崖山大战失败后欲到福州谋复宋室,当时亲自目睹陈宜中从福建东山登岸,不再是孤证。说明陈宜中从占城借兵未果,回国途中遭遇飓风,看到战争失败,船破人疲,悲伤地从福建东山县登岸是事实。黄材和赵若和写谱序的时间分别为1298年和1316年,比1318年浙江永嘉陈氏世德碑的时间要早,其可信度很高,充分说明陈宜中从福建东山县登岸,而不是“走暹而殁于暹。”陈宜中既然未去泰国,辗转到江淮间,可能跑到他夫人的故里湖北蕲春大同久长山隐居,欲谋复宋室未果,最终老死在深山里。

        楚北大儒陈诗曾以田桥地名串《竹枝词》一十七首,其中第六首诗云:“相墓经传土库楼,穹碑一丈记前修。何当剔起苔封字,石墨镌华许蹟收”。

        让我们再一次来观察古墓:墓碑四柱三门,中碑上竖行楷书阴刻——宋故丞相田公讳梦罴大人妣黄梅王夫人墓,北碑为田梦罴的墓志,南碑为三位夫人的墓志,清同治十三年重立。碑额和立柱上浮雕祥云瑞花等纹饰,两侧建有保护封土堆的青麻石护栏。封土堆底径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墓前并立两根石质旗杆。

        坐东朝西,北、东、南三面为虎形山环抱,西面正前方不远有一口古池塘,泉水潺潺的龙井河自西北向南环绕虎形山外侧流过。墓的选址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背有靠,前有照”和“金抱银”的风水理念。

        悠悠历史,有说不出的情怀,宋相隐居实为无奈之举。2008年11月1日,天空下着毛毛细雨,诉说着无尽的思情。福建东山县陈城村来了6位农民,他们带着对先祖陈宜中的怀念,自发组织,自费来蕲。当时没有找到蕲春黄氏宗谱,虽然他们相信宋相陈宜中隐居大别山,但是他们还是带着疑虑离开了蕲春,找到黄氏家谱以后,我们把这一消息告诉福建东山陈全兴,他们非常高兴。

        考察之后,有田氏族谱和黄氏族谱作证,有古墓碑作证,他们确信宋相陈宜中隐居湖北蕲春是事实。他们非常怀念先祖,读祭文,慎终追远。但是他们感觉田桥太穷,太落后。

        回到福建后,以陈全兴为首的各位正和东山、龙岩及浙江温州陈宜中后人联系,规划发展蕲北山区。目前,他们正在制定规划,筹集资金。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宋相陈宜中隐居的蕲北山区将会成为鄂东的旅游胜地,将成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散地。

        (原载蕲春文化研究2009年第2期) 【感谢 田耀国 宗亲提供本文】 欢迎到论坛就此话题讨论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氏寻亲信息和班辈汇总(09年1月1日至5月29日之间)       

    下一条信息: 武穴田氏寻原济南府武定洲阳信县桂花村田家庄家谱




    图片新闻
    麻阳田氏
    麻阳田氏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黔南田氏族谱》资料
    《黔南田氏族谱》
    妫姓之王的得姓过程:从胡公满到田完再到田安
    妫姓之王的得姓过
    思州田氏土司顶袭宗图更新(附解说文字)
    思州田氏土司顶袭
    高平良户田氏:山西泽州府高平县良户村蟠龙寨
    高平良户田氏:山西
    热门信息
    ·  田姓分布
    ·  项城田氏家族
    ·  思州、思南(贵州)田氏
    ·  洪洞大槐树移民在山东地区的详细分布
    ·  田文科与山东西霞口
    ·  麻阳田氏
    ·  田姓:迁徙分布 郡望堂号
    ·  武陵田氏历史地图
    ·  湖北蕲春田桥田姓的由来
    ·  妫汭五姓及田姓的分支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