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第一部村庄民俗专著诞生 - 华夏田氏网
|
我国第一部村庄民俗专著诞生
|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7307 添加时间:2007-7-22 22:45:33 |
|
让世人了解红山峪村
在距离枣庄市东40公里外红山山脉的脚下,有一个四五百口人的村落,它就是红山峪村。56年前,田传江就出生在这个村子。
20世纪6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田传江回乡务农。当时,在这样一个较为闭塞的村子,一个高中生算得上“喝墨水很多”的人了。因此,平时给外面写信,过年写对联,总要找他。这样,田传江对村民们的了解也就愈加深刻了。
当时,受过高中教育的田传江常常有一些想法,那就是红山峪村里的好多传统文化,比如这个村子有关气候、耕种方面的谚语,完全可以整理起来,为农业生产服务。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田传江不停地走东家、串西家,向村里的老人们请教,了解、记录在红山峪村流传下来的农业谚语和气象谚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他搜集、整理了红山峪村谚语1000多条,并寄给广播站、电台和报社。久而久之,田传江在当地有了点名气。不久枣庄地区的民间艺术学会收纳他为会员。
与此同时,他还注意搜集红山峪村的民歌和民间故事等等。他白天种地,晚上串门,和大家闲聊,从中发现新的素材。
有一次,田传江到一个本家族的兄弟家串门,在一间偏房里,他看到了两个悬挂在顶棚里的葫芦。一问,这位本家族的兄弟告诉他:“你该知道,这是用来盛种子的东西,这可是祖传的东西了,用了好几辈子了,足有100多年,现在还用着它。”
田传江忽然想起过去的时候,红山峪村几乎家家都用葫芦壳装种子和钱。这样,里面的种子就不会受潮受腐蚀。他了解到,如今红山峪村仍有一些人家还保持着这一习惯。他感到,红山峪村不仅在谚语、民歌、民间故事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而且在其他风俗习惯上也有很多内容可称为独特,比如春天开犁仪式、秋收祭粮仓等等,大有文章可做。
从这天起,田传江决定将红山峪村各式各样的风俗习惯写下来,让外面的人认识一个传统色彩浓厚的红山峪村。
村庄民俗专著的诞生
从此,田传江在耕种之余,开始着力搜集红山峪村各种民俗,从衣食住行到人生礼俗再到文艺游戏,他都细心地了解和整理。先后写成了诸如《红山峪村的喜事风俗》、《红山峪村端午风俗》、《红山峪村的人物崇拜》等文章,并发表在当地报刊上。
1994年6月,山东省民俗学会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田传江应邀参加。会上,山东省民俗学者李万鹏、叶涛和山曼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俗研究的状况。他们还讲到,建国以来,我国还没有一部反映村庄民俗的专著,这是我国民俗研究事业的一项空白。
这个论点一下子触及到了田传江的兴奋点。他想,红山峪村是一个传统民俗极为丰富的村庄,它的好多内容都是过去沿袭下来的,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写出来,整理出一本书,不就填补了我国民俗研究事业的一项空白吗?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李万鹏、叶涛和山曼,并得到他们的支持。
从此,田传江开始把撰写我国第一部村庄民俗专著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忙完农活之余,他常常陷入有关红山峪村民俗的写作。
人们常常看到,田传江身带笔记本、背着“傻瓜”照相机,向人们询问信仰、禁忌、传说、故事、谚语及传统作坊等各种民俗的产生、功能、演变、传承,对此他都作详细的记录,有时还拍一些现场的照片。
寒来暑往,田传江整理出了大量的红山峪村的民俗情况。在李万鹏、叶涛和山曼三位学者的帮助下,田传江一次又一次地调整了著作内容的分类。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杨扬先生在知道这一情况后也写信鼓励他,希望他一定要把这本村庄的民俗写好,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田传江是一个莫大的激励。
1999年,一部44万字、凝结着田传江6年心血的中国第一部村庄民俗专著《红山峪村民俗志》由辽宁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真实地记录了红山峪村古色古香的传统民俗,它用朴实的语言和真诚的情感,记录了一个古老村庄的生产贸易民俗、衣食住行民俗、社会民俗、信崇禁忌民俗、文艺游戏民俗等,展示了红山峪村一幅古朴典雅的风俗画卷。
《红山峪村民俗志》出版之后,引起了全国民间文艺界的较好反响。同时,这部专著也得到了“中国民俗学研究之父”钟敬文的肯定和重视。
|
|
上一条信息:
田氏阴阳八卦掌
下一条信息:
我国首部家族文学论著
|
|
|
|
|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