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夏田氏网,传承田氏文化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田氏家谱共享数据库】
    站点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栏目 - 田氏名人 - 古代名人
     
    田顼 田一俊 田琯 田奎
    作者:田氏网   访问量:12367    添加时间:2007-6-24 20:51:13
     

                                         晚明四大才子:田顼  
                                              ——明朝梅岭田氏三杰史迹之一 

        田顼(1496-1562年),梅岭正顺祠第27代,字希古,行姊十,号柜山,梅波公——田濡次子。明弘治九年丙辰八月乙酉日(1496年)生于大田县梅岭。幼时,在浙江任处州卫的父亲回家,他总是缠着父亲问:出了梅岭到那里?出了大田到那里?出了尤溪到那里?出了南平到那里……直问到京城,他才手舞足蹈,欢呼着“我长大了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民间传说的“田夫子问前程”。不久,田濡举家迁居尤溪县城内,居住在金鱼井,与科举教材《“四书“集注》编著者的朱熹诞生地——南溪书院,隔河相望。正德十一年(1516年),田顼中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田顼以他那“文崇先汉,诗类晚唐”的杰出才华中第29名进士,授予瀚林院庶吉士,被称为晚明四大才子之一。 
       嘉靖七年(1528年),田顼出任户部主事,奉命办理九江税务。由于,他廉洁奉公,政绩卓著,数月后调任南京兵部武选主事。田顼勤政敬业,“区划戎政,井井可观。贤劳允著,令誉昭闻。”转任礼部郎中。他与龙湖张治、鸣梧廖道南、皖山吴檄、王用宾,荆州唐顺之、少谷郑善夫、后罔陈东、中麓李开结盟赛诗。他们诗文唱和,“朝野属望”。 
         嘉靖十四年,田顼以礼部郎中出任湖广佥事,“奉敕视学政”。据朱东润《张居正大传》称,嘉靖十五年,12岁的张居正到荆州府投考,少年才思敏捷过人。荆州知府李士翱把他推存给田顼。田顼把张居正招来面试,试题是“南郡奇童赋”。张居正很快地交了卷。田顼与李士翱都惊异不已,把张居正补为府学生。田顼把张居正“少颖敏绝伦”的文章给 巡抚顾璘看,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田顼重视教育,在九江创办濂溪书院,日辟诸生相与讲学,为朝廷培养和选拔人才。张居正成为他的门生,结下了师生之谊。
        嘉靖十七年,田顼迁任贵州按察司副使,仍督湖广学政。田顼主持学政,注重评文察德,培养和发现人才,荐拔皆名士。他主持兴修“二程书院”(新建讲厅3间),此后,黄陂学风日浓。
       嘉靖十八年,43岁的田顼以母刘氏太安人,年老需要侍候为由,辞职还乡。无论在外为官或归乡,但都十分关心乡梓文化教育。他回家探亲时,接受知县李文兖之聘,纂修《尤溪县志》七卷,是尤溪现存最早的县志。回家后,在县城北门田私宅里创办“荆川书院”,并且在书院推崇“二程( 程颢、程颐)”的治学精神,常有学子前往拜谒和聆听讲学。田顼告归后,朝廷五荐之,竟不起,派嘉靖8年会试第一的唐顺之请其再出,唐顺之邀田顼同游武夷山。唐顺之赠联:百年吾道幸未泯,犹忆楚邦山斗;卅载诏书征不就,长留洛水名标。田顼答:四十已明农,甘心篙与蓬。谁知金马客,来访白头翁。草舍燃光里,岭梅雪夜中。颓颜倚玉树,相对一枝红。并作《招凤祠》二首以遣之:凤兮灵兮,百羽所仪。俊哲中涵兮,潜见维时。吾皇神圣兮,迈德黄歧。…… 
       嘉靖四十一年七月,田顼病逝,葬于尤溪县联合乡吉木村。1958年,尤溪县联合乡吉木村出土田顼墓志铭碑。碑上,有彪炳史册的首辅张居正题额,兵部尚书王用宾撰写《明故中宪大夫督学宪副柜山田先生墓志铭》,今存尤溪博物馆。田顼著有《太素集》2卷和《重修惠祠记》、《招凤祠》、《更立三铺记》、《朱候去思碑》等诗文,尤溪县城水南的三门牌坊上的字是田顼仅存的文字手迹。田顼妻范顺使,福田范长良之女,生三子:寿夫、亚夫、文夫(文夫出继给长兄田遂)。

                                          闽中田阳三峰才子:田一俊
                                           ——明朝梅岭田氏三杰史迹之二

       田一俊(1540-1591年),梅岭正顺祠第28代,字德万、又字宾扬,号钟台(京城会馆用中台),大田县梅岭人,见生公长子。他于明嘉靖十九年,出生在一书香世家,幼年时就伶俐好学,6岁能书写笔势遒劲的大字,12岁就能写出漂亮的八股文,深得大田知县李偕的器重。他15岁时被补为县学弟子员,22岁获乡试第一名,隆庆二年(1568年)得会试会元(第一名),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田一俊一生恬淡寡欲,为官清廉。一次,他以翰林院庶吉士的身份奉命出使淮藩。藩王馈赠他金器、象牙等礼品,他一概不受。他对送礼的人说:“藩王的心意我领了,但这些贵重的礼品你们一定要拿回去。” 藩王不知田一俊本意,以为他是怕遭人议论,而不敢收,就叫手下人把礼品藏在土特产中再送过去。田一俊看是一些土特产,又盛情难辞,就勉强收下。过后发现土特产中藏有贵重礼品,坚决叫人将礼品连同土特产一起原封不动退还藩王。 
        隆庆四年,田一俊擢升为翰林院编修。他为人刚正,敢于直言时弊,先后向朝廷上疏《回天变正人心疏》和《用财疏》等奏章,针对当时各级官吏奢侈浪费的丑恶行为,提出九点意见:一慎取用,二省浮费,三汰冗员,四惩赃吏,五核边费,六止侈糜,七清异教,八议钱币,九端好尚。希望朝廷“量民置官,量官受事”; “公天下之心,议而行之,行一年必有一年之积,行十年必有十年之积”。 
         田一俊虽然在朝为官,但也十分关心家乡大田的经济、教育、民生问题,写有《大田县修学记》、《遗爱祠碑记》和《大田县新建尊经阁记》等文章。他曾为大田高峰寺题词:“赤松引禅寺,岩影空人心。”他为戴云山赋诗:“天下无山高戴云,低吟犹恐九天闻。炳霄此去不盈尺,尘世看来总绝群。七邑扶舆钟地脉,千年苞孕阐人文。丹梯认得登天路,月窟平林桂子芬。”尤其是他向朝廷上疏《大田盐法议》,获得朝廷恩准,解决了故里的吃盐难的问题。同时,田一俊以道德文章名世,他和广平的郭鹤峰、文江的廖盘峰的文章气节相砥砺,著称“闽中田阳三峰才子”;又与田顼、田琯合称“梅岭三田”。 
        明万历五年(1577年),关于“守制”问题争议,朝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这一年的十月初五日,天上出现很大的变异的彗星。这颗慧星色彩苍白,拖着一条几丈长的白虹,从西南方直射东北,越过牵牛星,一直扫射到织女星。按荀子说法:“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荀子认为日食月食、风雨不时、怪星出现,这都是自然现象,哪个时代都有,不足为怪,假如君王圣明、为政宽平,即使这些现象一齐出现也没有关系;如果人君愚昧,政治黑暗,即使什么灾变都没有,也是十分危险的。神宗下诏修省。第一个上疏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中行。他引经据典,认为天象发生异常,是因首辅张居正父亲去世,而没有“辞俸守制”造成的。翰林院检讨赵用贤也上疏说:“国家设台谏以司法纪,任纠绳,乃今哓哓为辅臣请留,背公议而徇私情,蔑至性而创异论,臣愚窃惧士气之日靡,国事之日淆也。”朝中为张居正是否要“辞俸守制”的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当时,神宗正倚重张居正。而张居正却以朝臣要他“辞俸守制”为由不上朝。无奈中,神宗只好下令将吴中行等一班要张居正去职的官员廷杖惩处。翰林院的官员们一齐上疏救援;其中,措辞最为激烈的就是翰林院编修田一俊。“一俊偕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疏救,格不入。乃会王锡爵等诣居正,陈大义。一俊词尤峻,居正心慊之。”坚持要张居正“辞俸守制”的官员都受到了惩处,田一俊“先行告归”,免除了处分。
       田一俊一生恬淡寡欲,卸任后,两袖清风地回到家乡。他所得薪俸除维持家中生活所需之外,其余都慷慨资助贫苦的乡亲,家中并无积蓄。至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逝后,田一俊得以召回,官复原职。传说,传旨官宦到他家宣旨时,他只能用粗茶淡饭招待他们。这些官宦平时吃惯了山珍海味,实在咽不下这粗茶淡饭,于是溜进厨房窥视一下,有什么好吃的。只见灶中还烧着火,锅里也还冒着热气,心中暗喜:“锅里也许煮着好吃的吧!”可是,等田一俊夫人杨氏端上来一看,原来是一盆苦菜豆腐汤。他们不满地问杨氏还有什么菜。杨氏风趣地说:“家里只剩这盆‘清凉(廉)汤’啦。”
    不久,田一俊入宫中纂修玉牒,任国子监祭酒,万历十七年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后转任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掌翰林院。
       万历十九年,田一俊病逝于京城。田一俊为官清廉,“禔身严苦,家无赢赀。”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诏赠他为礼部尚书,谥文洁先生。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主动向朝廷告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田一俊灵柩归葬于大田县城东门外杨树林,由福建布政使司分守建南道左参议吴嶙主持祭葬。
    田一俊著有《钟台集》十二卷等传于世。《明史》编入“田一俊传”。田一俊妻范贤使,生二男:子方、子虚。 

                                          勤政爱民刚正不阿的田琯 
                                       ——明朝梅岭田氏三杰史迹之三


        田琯(1533-1606年),梅岭正顺祠第27代,字希舜,行肇四,号竹山,南石公之次子。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生于大田梅岭。第一次拜见老丈人,老丈人忘了叫吃饭,田琯迷于读书,也忘了吃饭,饭后老丈人才记起,田琯却诙谐地回应:“莫怪岳翁无款待,留得空腹食皇家。”隆庆四年(1571年),田琯中进士,果真吃上皇禄。任江苏吴县知县。据说,田琯入仕后,为了报答妻嫂资助赴读的恩情,自己出资请人测量水路,开一条从永安西华坂直到大田万积洋林家厝边长达4里、宽2尺多的水圳。这条水圳不仅给他妻嫂和乡亲用水带来便利,还能灌溉百亩农田,传为佳话。
       万历二年(1574年),田琯调任浙江新昌县知县。田琯一到任,便体察民情,整顿吏治,革除时弊,使新昌民风焕然一新。孝行砩是新昌县最为重要的历史水利灌溉工程。据新昌县有关志书记载,孝行砩位于新昌县城东门外汉山脚,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可以引新昌江水经石演、张家庄至三溪砩,渠长5000余米,灌溉农田可达万亩以上。明代多次毁、修,因分水不均,管理不力,以致严重损毁,使灌区不断缩小,许多农田因此荒芜。田琯了解到孝行砩年旧失修,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发展后,立即组织修建。据《钱塘江志》载:“万历五年,新昌知县田琯募工重修,并捐俸置田10亩,供作管理岁修之用,使灌区农田悉成膏腴之地。”田琯为了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的长期有效合理应用,他首先从根本上着手,制定均水法,革除“小民修渠,势家得水”之弊,保障了大多数民众的利益。他还捐出自己的部分奉禄购置10亩田作为“浚渠费”,使孝行砩有了正常的维护修养的经费。田琯为新昌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派典吏朱琳督工修筑县城西郊的后溪堤,杜绝水患;为方便百姓过渡,他在三溪渡口设置渡船等。万历七年,田琯为振兴新昌文教,组织编纂《新昌县志》。他特聘“淹贯经史,为文直抉理奥,声名重一时”的著名学者吕继儒参加编修邑志,修成“世称良史”的《新昌县志》十三卷。田琯调离新昌时,新昌百姓感激田琯为他们所作的好事,特在城中为田琯画像立祠。田琯因在新昌任上政绩卓著,被擢升为南京户部主事,不久又迁员外陟郎中。
       万历十九年,田琯出任江西南康知府。南康有座颜家山。据说,大书家颜真卿游历于此,爱此地风景秀丽,遂在此筑室。唐末,颜氏裔孙颜翊率子弟30多人到这里的白鹿洞讲学。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他察看了白鹿洞遗址,报请孝宗皇帝批准,在此筹款建屋,征集图书,聘请名师、广集生徒,办起了闻名全国的白鹿洞书院。田琯出任南康知府后,在鲁公旧址建侯亭,并奉旨清查先贤遗迹,修建成祠庙祀奉颜真卿和其裔孙颜翊。
       南康任期满后,田琯调任云南兵备副使。他统管贵州普安、四川东川一带兵备,整饬曲靖、寻甸、马龙、沾益等州县兵马。由于田琯为人刚正不阿,不肯依附权贵,因此得罪了一些达官贵族,被调任广西布政司参议,分守右江道。后又改任云南副使,分守洱海道。坎坷的官场使田琯十分厌倦,他决定辞职还乡,再举不就。
       万历三十四年,田琯卒于家中。朝廷诰封他为文林郎、承德郎、中宪大夫及中议大夫。田琯精通理学,著有《雷心赋注》、《地理直说》、《辩或意说》等书。田琯妻林秋使,卅九都万积洋人,生六男:一点、一得、一艺、一任、一匡、一宁。 

                                          三明最早的进士——田奎 

        田奎(公元804-856年),梅岭第2代,字文魁,田本盛之少子,本家尊称他为五公。生于唐德宗贞元廿年甲申(公元804年)正月十三日。唐敬宗宝历三年(公元827年)登进士,《三明市教育志》称,这是三明市12个县(市、区)有文字记载,最早的进士。827年授昌平令,831年历任监察御史兼河南采访使。大中四年(公元850年)升左参知事兼枢密院副使。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开基正顺。卒于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朝廷加封正顺明王徽号,立祠于出生地,每年正月十三日,寿诞之期,演戏庆贺,景仰北极子孙。
                                                                                 (田益众/文) 

    相关评论  
    暂无评论

    登陆评论!


    上一条信息: 田氏家族姓氏图腾       

    下一条信息: 田氏各朝代郡望




    图片新闻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应诏、田景祥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
    清白宰相田从典-“清谨公方”
    清白宰相田从典-“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氏仨廉臣
    载入清史的阳城田
    田叔 汉代名士
    田叔 汉代名士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贵州教育先贤田秋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被发现     一段历史之谜水落石出
    战国贤士 田子方墓
    热门信息
    ·  一个将军世家的三代传奇--田兴恕、田
    ·  大田县田氏古代名人
    ·  田氏古代名人辑录(增加中)
    ·  帝王国君:田因齐 田辟疆 田地
    ·  田姓始祖--田完(敬仲)
    ·  田氏古代人物(贵州名人)
    ·  明末兵部尚书田仰
    ·  田兴恕:清代贵州提督兼巡抚
    ·  印江部分近代田氏人物简介
    ·  田弘遇:明朝游击将军




    Copyright @ 2019-2020 华夏田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田氏谱务垂询:13616327059 家运   点此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13206324978@163.com   田氏家族微信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206324978          举报邮箱:mistertian@163.com 
     田氏网备案号:鲁ICP备15019233号
    田氏网微信公众号二维码